认证服务热线:199-3586-9001
北京日新恒升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关闭
© 北京市石景山区西井路15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认证知识
新增“一年等待期”,企业这些行为将永久关闭市场大门!
2025-11-20   浏览:0次

一纸认证,可能成为企业一年的“入场券”,也可能成为一年的“禁入令”。

新增“一年等待期”,企业这些行为将永久关闭市场大门!

近日,国家认监委对即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常见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其中一项规定尤为引人关注:因企业自身原因导致认证证书被暂停、撤销或注销的,将面临长达一年的“等待期”。

这意味着,任何因自身原因失去认证证书的企业,在一年内都无法通过任何认证机构重新获得证书,这扇门对所有人都是关闭的。

01 监管加码,新规划定认证“红线”

国家认监委2025年8月31日发布新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2025年第16号公告),定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此次修订进一步加强了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建设,压实了认证机构主体责任。

新规对认证程序全流程的要求更加细化,包括从认证申请材料真实性合规性核查,到审核各阶段实施、不符合项整改验证等环节均进行了更细化的要求。

最为严格的是,规则明确规定:因获证组织自身原因被原发证机构暂停、撤销或注销认证证书的,所有认证机构都不得在未满一年时受理其新的认证申请。

02 证书失效,企业面临多重风险

直接商业机会损失是证书失效后企业面临的最直接冲击。绝大多数政府采购和大型企业招标项目都要求提供有效的认证证书。

证书失效意味着直接失去投标资格。等待一年后重新认证,企业可能已错失关键发展机遇。

认证成本也将大幅增加。

尤其是新规实施后,时间沉没成本更高。

管理层精力分散不可忽视。重新认证需要全面准备材料,包括重新编写体系文件、准备大量记录文件等,会消耗管理层大量精力和时间。

随着信用体系建设日益完善,这种不良记录可能影响企业在其他领域的信用评价。

03 常见误区,企业易陷的“认证陷阱”

在认证实践中,观察发现企业常陷入几种高风险操作模式:

“节约成本型” 企业尤为常见。一些企业在获证后,为节约第二、第三年的年审费用,选择不进行年度监督审核导致证书被暂停、撤销。

他们计划等有具体招标需求时,再联系机构监审恢复或重新申请认证。

“主动放弃型” 同样普遍。还有企业因体系运行不到位,担心无法通过监督审核,于是主动选择暂停或撤销证书。

他们误以为可以随时在其他机构“重新开始”,

“认知误区型” 不容忽视。不少企业负责人认为,证书暂停后可以轻松恢复。

04 新规之下,证书状态管理全景图

根据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相关规定,认证证书的状态变化有着明确的条件和要求。

暂停证书的情况多种多样,包括认证委托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国家级或省级监督抽查结果证明产品存在不合格(但不需要立即撤销认证证书)、认证产品适用的认证依据或者认证实施规则换版或变更而认证委托人未按要求履行变更程序等。

对于因自身原因导致证书失效的企业,无论是原发证机构还是其他机构,在一年内都不得受理其认证申请。

这一年,可能是企业最为漫长的“市场禁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步落后,可能意味着步步落后。

认证不是挂在墙上的装饰品,而是融入企业血脉的管理体系。只有真正将标准要求内化为日常运营的一部分,企业才能在新时代的竞争格局中行稳致远。